
新的投资机会正在出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开放场景推动新场景规模化应用的实施意见》7日发布,围绕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2个场景培育开放重点领域。这是国务院首次对场景培育开放作出系统部署,意味着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将加速推向市场,新模式、新业态落地生根。资料图:两台工业机器人展示流水线生产场景。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我国科技进步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创新、重大技术突破不断涌现。然而,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应用却面临“死亡之谷”。 “有技术但缺场景”的问题导致大量成果难以落地。如果突破技术“卡脖子”却卡在市场应用上,创新的价值就看不到。于是,场景化和开放性的培育成为链上链与产业链共振的关键一环。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全红指出,培育开放场景可以系统验证新技术、新产品,从而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转化。场景移动创新环境从传统的实验室到真实的市场环境,也形成了技术可行性的“试金石”。而且,我国还具有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合的优势。有效运用开放场景下的政策工具,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与培育发展新生产力相一致。过去,在自动驾驶汽车、虚拟现实、智能穿戴、智慧医疗等领域,新的交叉融合业态——边界不断涌现,不少领域逐渐开始探索开放局面。但往往局限于某些领域、某些行业的某些方面,缺乏高度引领性、揭示性、广泛激励性的极端情况。 《实施意见》的出台,将系统解决以往培育场景的碎片化、绝望感和开放性等问题提升设计水平,有效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规模化应用。重点领域培育开放22类场景,涉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制造、交通等四大重点产业,巴胺应急、矿山安全等五个重点产业,以及社会管理和现代生活变革与市场需求可释放。不仅如此,刘全红提到,这些《实施意见》的一大亮点就是为社会应用场景的培育和拓展指明了具体细分方向。例如,《实施意见》在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全空间无监督系统、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海洋开发等新领域时,建议探索虚拟宇宙、虚拟现实、智能算力、机器人、生物基材料替代、绿色电力直供、虚拟电厂、深度扩散。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晨伟认为,这些具体的新场景让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在具体场景中深度融合,对应着新的投资场景、消费场景和新业态的发展。随着新领域、新场景进入发展黄金期,新商机也将加速爆发。以医药健康领域为例,通过在辅助诊疗、远程医疗等场景中试点大型模型、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等,这不仅让患者受益,也带动了关系公司的升值增加,受益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装备制造、数据服务等环节。然而,情况更多了,如何保证企业的顺利进入和机会均等呢? 《实施意见》通过加大不同场景开放力度,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共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改革,充分发挥场景在系统建设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构建可持续、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文件特别提到,“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核心业务领域主动开放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加强场景开放、合作、共享。”这个机制的设计可以分解场景打破壁垒,让大企业依托场景结合供应链资源,中小企业聚焦细分场景实现单点故障,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条目合作的市场生态系统。通过这种结合,前沿技术迅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生产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升级,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更重要的是,随着形势变化提高供给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可以形成“创新-产业-消费”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推出项目应用场景清单围绕综合重点场景建设分批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可以预见,情景驱动的变革图景将在全国展开,为加快培育发展新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里河》工作室)
编辑:郑健先生